悦见之江青绿:二十载生态修行如何推动山乡巨变?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8-29 08:20:4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通讯员 朱齐超


【资料图】

绿色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衢州市柯城区新姜村是一个位于衢州主城区边缘的城郊村。曾经的新姜乡村风貌并不美观。2017年,新姜村积极响应“一村万树”行动,以美化乡村环境为目的,先后种下了1万余一株樱花、红枫等树木。

樱花掩映下的新姜村,游客慕名前来。图源柯城传媒

如今新姜村已拥有两万多棵樱花树,还建成了特色文化街区,成为“有风景、有文化、有故事、有产业”的特色文创城郊村。环境变好后,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生意。在每年三月樱花盛开的时节,全村每天的门票收入就达八九千元。

而在太湖西南岸的湖州市长兴县,近5年来,全县森林旅游每年接待游客89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

这些只是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以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2003年6月,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村庄绿化”纳入村庄整治“六化”工程。

20年来,浙江林业人坚持生态保护、科学绿化,先后实施了“绿化示范村”“森林村庄”“一村万树”等系列创建行动,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以点带面、整域推进,对全省范围内的所有村庄开展了绿化提升,建成省市县“绿化示范村”5657个、森林村庄7727个,“一村万树”示范村1741个,不断构筑绿色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20年来,“千万工程”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年后,我们循迹溯源,探寻这项伟大工程带来的山乡巨变。

美丽浙江从“林”开始 

青山绿水,“森”气十足。

在衢州市柯城区五十都村,漫山遍野的金钱柳郁郁葱葱,村里的老百姓将其形象的称为“摇钱树”。

作为美丽浙江建设重要生态屏障的衢州市柯城区,于2017年在全省首创“一村万树”行动。该行动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进行见缝插绿,种植适合本地的珍贵树、收益较高的经济树、观赏价值较好的彩色树。

五十都村借势通过土地流转,打造200多亩的金钱柳茶种植基地,第一年就从“摇钱树”上“摇”下了40多万元。

2018年底,当地迭代升级推出“一村万树”2.0版,推出绿色期权模式,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可对“一村万树”进行投资,出资认购一定数量的珍贵、彩色树木资产包或期权单位,并享受约定时限期满后的资产处置权。

目前,柯城区的“一村万树”已经发展到3.0版本,通过认购林碳期权,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增收的共赢局面,有效打通了“一村万树”的资源、资产、资金转换通道。

下张家村拥有全世界茶花物种最齐全的“国际茶花物种园”,被誉为的“中国茶花之乡”。图源金华农业局

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是当地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全村98%的农户都种植花卉苗木。近年来,该村深入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制定了村庄绿化总体规划和分部实施的方案,在进村口道路两侧、长湖绿道及环村绿道两侧新增绿化树种樟树1000余棵,补种樟树、红叶石楠等苗木。在村道路两旁补种银杏、桂花、果树、樟树等,村内休闲绿化区达到了3000平方米。动员村民房前屋后植树8000多株,实现了村庄绿化率95%,使得村庄到处可以看到绿色,到处都能闻到鸟语花香。

“‘一村万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面貌,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下张家村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该村将继续做好绿化建设,重点做好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林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和产业发展格局,让绿色成为共同富裕的底色。

记者从浙江省林业局了解到,“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通过先后实施的“绿化示范村”“森林村庄”“一村万树”等系列创建行动,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以点带面、整域推进,对全省范围内的所有村庄开展了绿化提升,建成省市县“绿化示范村”5657个、森林村庄7727个,“一村万树”示范村1741个,不断构筑绿色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开辟林业共富新路径

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群众眼前。 

在共同富裕的浙江印记里,少不了林业的润泽和承载。

湖州安吉的毛竹林、衢州常山的油茶,杭州淳安的蜂蜜……浙江虽是森林资源小省,但一直是林业产业大省,以全国2%的林地创造了全国8%的林业产值。浙江在共富之路上因地制宜地聚焦自身优势特色,为全国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积累浙江经验。也在加快将山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产业富民能力。

浙江南部的丽水市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以“国家公园+”孕育兴林富民活力源,出台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区百山祖片区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和贴息贷款等政策机制,创推“国家公园+地役权”“国家公园+绿色金融”“国家公园+森林碳汇”“国家公园+生态品牌”等系列“国家公园+”模式,破解了全国面临的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系列难题,释放出生态改革最大红利,打通了“生态”与“富民”转化通道。

山核桃是杭州市临安区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57万亩,加工量占全国80%,全产业链产值约50亿元,是临安西部山区15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临安山核桃。图源

根据产业链主体的需求,临安区从“如何卖得好”这个切口进行山核桃产业数字化改革,紧紧围绕“哪里合适种”“如何种得好”“如何加工好产品”“如何卖得好”等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谋划开发山核桃产业大脑。

山核桃产业大脑聚焦规模化经营、生态化治理、原料交易、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培育等核心业务,梳理适度规模流转、绿色生产、原料价格信息对称、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信任等重大需求,重点开展现代化未来农场建设、升级全流程社会化服务,推进标准化加工,加强品牌管理建设,实现产业链重塑,形成了“产业大脑+未来农场+透明工厂+N个多跨应用场景”的基本构架。 

凭借山核桃产业大脑的综合应用,当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临安山核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9.82亿元,连续4年荣膺坚果类排名第一。

上世纪80年代末,湖州长兴县的农民开始尝试在房前屋后、山野田间零星种植花木。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下,从种植经济林苗木起步,长兴的花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40年来,长兴将零散、低质量、小规模的花木产业建设成了惠及3万余户农户、年销售额30多亿元的致富产业,走出了一条从“卖树”到“卖风景”、从“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减量增效、提档升级”融合发展之路,2020年长兴县被评为省级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县。 

追青逐绿,村民共建共享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村民们的共建共享。 

衢州市柯城区姜家山乡前昏村原来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村民以柑橘种植、废品回收加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村子里一直也没什么集体经济收入。在早年间,村里也时常发生毁树的情况,村民植树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缺乏活力。

前昏村粉红的海棠花海。图源柯城发布

加入“一村万树”行动后,村里栽下了苦丁茶树、北美海棠等树种,村里便从此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顿时充满了生气。2020年5月,因绿色期权、旅游等收益,前昏村对最初参与“一村万树”的63户村民进行了分红,户均拿到了近5000元。这个消息在村里沸腾了:拿到分红的村民觉得村里有了发展潜力,也更有底气。尚未参与的村民追着村干部申请参加。

村里的树枝繁叶茂,不经意间搭起了公众参与的桥梁。如今,在柯城区姜家山乡前昏村村口40多亩苦丁茶树林里,每天都有村干部、村民前来转悠。护绿,已然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千万工程”实施20年以来,浙江坚持生态普及、文化引领,持续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观念,全省农村有效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再到“赏树”的转变,保护森林和爱护绿化纳入村规民约,保护森林和爱护绿化成为广大村民自觉行动的生动实践。

青山叠翠,碧水潺潺。浙江以绿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让绿水青山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浙江乡村美丽蝶变,始于“千万工程”。二十年来,浙江努力重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二十载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到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再到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全力推进“千万工程”深化提升,浙江农村地区的生态蝶变还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