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7岁,辞职干建筑,身家三千万,投资农业欠债千万

来源:创业新观察   时间:2023-06-17 15:02:28

2002年,他从邯郸市某机关单位辞职。

一个公务员,决定下海经商。


【资料图】

之所以走得如此坚决,主要在于一次偶然的尝试。

一天,他在愁月入1700元钱工资低,不知道猴年马月能买上房时。

碰巧,他听到一家建筑公司急招抹灰土工人的消息。

意外得知挣钱的消息后,他决定尝试一把,碰个运气。

没成想,许多农民纷纷跑来跟他干。

才几天时间,他就招来30多个员工,把工程项目接手下来。

事后,他竟然狠狠挣了2万元钱。

从此,他就一脚踏入建筑行业,夏季接抹灰土工程,冬季接供暖工程。

一年下来,他就能净挣2万元钱,足足顶以前两年的工资。

干了没几年,他就买车买房,还娶了媳妇,成为别人眼中的富豪。

眼瞅着事业越做越大,他心中萌生投资农业的想法,他想让农民们都富起来。

可时运不济,一场大雨,他承包的农业全部被毁掉。

一夜之间,他从富豪变成“负豪”,活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任麦山)

兜兜转转几年,他欠下巨债,被拉入失信人的黑名单,不能坐高铁,银行卡被冻结……

可当别人为他可惜时,他却说不后悔投资农业。

我热爱农业,热爱这片大山,希望能尽早还完债,把这里建成一个鲜花遍野,猪羊成群,果树成林的好地方。

可热爱土地的情怀,真能当饭吃吗?

一晃数年过去,现在的他怎样了?

还完债,富起来了吗?

他叫任麦山,1975年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典型的土里出生土里讨生活的农村娃。

生在农村,他的命运也与土地捆绑起来,更深知农民种地的辛苦。

所以,他从小就立下壮志,一定要改变农村现状,让农民摘掉贫穷的帽子。

长大后一定要多挣钱,自打我有记忆以来,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很贫苦。

为过上好日子,任麦山在学习上一直非常刻苦。

他深知,农村娃想要翻身,必须走读书这条路。

好在任麦山头脑足够聪明,又肯下苦,成绩自然很优秀。

(任麦山初中时〈左一〉)

1992年,17岁的任麦山考上邯郸市一所四年制的农业中专。

当时的中专,受欢迎程度不次于现在的985大学。

唯有成绩非常优秀的人,才能考进这样的中专,任麦山可以说是典型的学霸。

那时候的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而且有机会到机关单位。

成绩好的农村孩子大都会走这条路,考不上中专的才去高中。

但,这一举动惹恼了父亲。

父亲一直期望任麦山考个教师,以后从事教师职业,能找个稳定的工作就得了。

可任麦山深知,教师工资低,都不够顾住自己温饱,更别提以后挣大钱。

在与父亲的赌气中,他背着行囊,独自一人到邯郸市农业学校报道。

在中专学习时,他学习的劲头更足,始终不忘记要让农村变富的念头。

我学的是经济作物专业,当时志向远大,想着有朝一日能用上所学知识,让辛苦种地的农民多挣点钱。

也正是凭着让农村变富的想法,再加上经过名师指点,他的成绩更是出类拔萃。

1996年毕业之季,任麦山21岁。

同班同学大都被分配到乡镇工作,他因成绩太优秀, 直接被分配到邯郸市某市直机关单位,端起铁饭碗。

刚毕业就被分配到市级单位,他成为许多人艳羡的对象,家里人口中的骄傲。

可看着被录取的名单里,写着自己的大名时,他却高兴不起来。

(任麦山站在自家田地前面)

工作是坐办公室的,与土地离得太远,也意味着改变土地让农民变富的想法,即将成为空谈。

当时他就知道,未来的自己必然会辞职,因为他的心始终都在土地上面。

这个农村娃就想为农村人办点事情,让农民变富,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果然,一语成谶,他在官场上再也混不下去了。

官场人际太复杂,许多新人凭着机灵,都远比他这个老干部升迁得快。

自从毕业之后,他的职位就没变过,到后来一个月就领着1700元钱,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虽然在市级单位工作,表面上风光无限,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可真正没几个存款。

只有我自己知道, 备受官场压力,又没房没车有多难受。

经济的压力、官场的尔虞我诈、帮农民致富的梦想,三者境况相撞,他内心开始一点点崩溃,精神越发恍惚。

他一直徘徊在苦等升迁,还是离开体制的怪圈中,迟迟找不到答案。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苦苦纠结的问题,盼来了答案。

一个建筑公司招抹灰土工人,让他下定决心离开体制内。

当时建筑公司为赶工期,公司员工不够用,急发招抹灰土工人的广告。

听到消息后,一直踌躇的任麦山,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契机。

没再过多思考,他就一股脑把项目承接下来,马不停蹄地去村子里找村民。

(任麦山买的车子)

因为当官时清廉,事事替百姓操心,凭着积攒的威望,他很快就集结到30个村民。

正是这次项目,让任麦山大挣一笔。

完工后一结算,留在我手里的盈余竟然有一万多块,差不多两万。

望着手上的钞票,任麦山做梦都没想到,一单就能挣这么多钱。

金钱的冲击力,一下子把任麦山给刺激到了,也让他更坚固下海经商的想法。

可又转念一想,他又担心,此次经商万一是碰巧挣了大钱呢?

倘若运气不好,再离开体制内,可能连月入1700元钱的机会都没了。

左思右想,谨慎考虑之下,他决定观察一段时间。

明面上,他依然在干本职工作,兢兢业业,私下里,他接下一些活干。

夏季接抹灰土工程,冬季接供暖工程,水、电、煤的供应,暖气费的收取都由我负责。

自从接下活后,他就整日忙得不可开交,收入也从未精打细算过,只知道是挣钱了。

可等到年末,他仔细算一年的收入时,竟然吓了一大跳。

除去各项成本,一年挣了4万元钱左右,相当于两年的工资总额。

2万元钱,已经让任麦山感觉到刺激,4万元钱,更是让他感觉飘然若仙。

(任麦山)

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没过多久,任麦山又听到一个好消息。

邯郸的房价只有800-1000元/平米时,他拿着手头的4万元钱,全款买下一套40平米的商品房。

我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 也终于在邯郸市区有家了。

在体制内苦苦想挣大钱买房的想法,竟然在一年之内全都实现,任麦山想辞职的心更加坚定了。

他一直都想脱离工作中的尔虞我诈,回到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中。

2002年,在体制内工作6年,已经27岁的任麦山正式辞职。

那一刻,他感觉浑身清透,神清气爽,一直压抑的那根弦终于断了。

往后余生,他期望在商业中挣大笔的钱。

然后,去自己钟情的农业上一展拳脚。

因不知道商场上水的深浅,所以在几年时间内,任麦山都是接私活。

他不敢注册公司,唯恐亏得血本无归。

直到2007年,他才下定决心正式注册一家建筑公司。

缘由是,在兜兜转转的几年内,他积攒了许多经验,对建筑行业越发熟悉。

公司成立之后,任麦山积极参加建筑行业的培训。

在培训期间,他不仅积攒了大量人脉,还进阶了自己的学历。

为让公司看上去更具权威性,他在百忙之中考到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

我的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专业类别是建筑工程。

(任麦山的证书)

成立公司时,其实他一直不忘年少时许下的承诺。

只是,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他觉得必须要有资本,才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局面,他一直都等待着时机成熟的那一天。

建筑公司刚成立没多久,任麦山就大挣了一笔。

那几年,建筑行业需求旺盛,凡是入海的人,差不多都能挣得盆满钵满。

可钱挣多了,任麦山的人就开始飘了。

为了出门时更有面子,他频频换新车。

我的第一辆车是捷达,没开几年就换了辆日本进口的尼桑风度。

原价37万左右,加上关税和其他附加费花了差不多43万。

豪车配别墅,任麦山更是风头出尽,商人圈子的聚餐更是少不了。

许多商人动不动就喜欢请任麦山聚餐, 任麦山也乐意去聚餐。

他觉得人结识多了,往后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只是没想到会沾染上恶习。

看到同圈子里的人都频繁换新车,他的心焦躁不安。

为能与朋友进一步来往,他在朋友的的怂恿下也频繁换豪车。

我又陆续换了好几辆车,最贵的两台是宝马730和奔驰G450。

其实,任麦山本来不是一个大手大脚花钱的人,觉得车子能开就好,但为了面子他豁出去了。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豁出去的不止一辆车这么简单。

商人都喜欢收藏古玩、打高尔夫球,为能拉近点与其他人的距离,任麦山也去玩。

可玩还是不够拉拢关系,为能走得更近一点,他对朋友们简直是有求必应。

朋友有难时想借钱,我一律慷慨解囊相助。

当时也没细算借出去多少,都是打个借条了事。

动不动就请宴吃饭,一顿饭动辄就花费上万元钱。

可任麦山觉得,光外在上请客车饭、借钱,依旧没觉得改变有多大,他开始了内在改变。

(任麦山参加酒宴)

将往日穿的休闲和便宜的衣服,统统都换成价格四五千的名牌服装,在酒局中穿梭。

我身着西装参加某款白酒的品鉴会,一套西装四千块钱左右。

钱花出去,自然也挣了回来。

2009年,34岁的任麦山,身家已经超过三千万,成为别人眼中的富豪。

公司经营用车十几辆,常驻公司的员工十几名,办公室文员、财务、项目经理一应俱全。

还有自己的施工队伍,手下有农民工三十多名。

可巨额财富只是在盛世之中,到了建筑行业不景气时,他才真正明白商界不好混。

2013年,建筑行业变得不景气,他打算转行做农业。

国家扶持政策好,农业成了炙手可热的行业,我好多朋友都在搞农业。

他们投资额巨大,几乎都到平原搞大棚种植或是养殖牛羊。

于是,38岁的任麦山,准备踏足农业。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农业会让他亏空亿万财产,背负上外债。

同时,也见识到了酒肉朋友为了钱财“不要脸 ”的丑像。

任麦山前脚刚到农村,村民们后脚就纷纷跑过来劝阻。

乡邻们都劝我不要蹚农业的浑水,他们都不理解,好不容易走出农村,干嘛非要回来呢?

面对村民们的好意,任麦山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他就想让农民们致富。

到了家乡,任麦山开始实地考察,测试土壤适合栽种哪种果树,或是蔬菜。

可转悠一圈,村子里的土地都不适合,因为是平原,承包费用高。

为能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任麦山骑车去旁边村子,想着看能不能找到机会。

(任麦山承包的田地)

距离任麦山家乡150公里左右的地方,正在招商引资,对农民承包土地有优惠政策。

而且这片土地长年盛产水稻,土地质量非常好,最适合搞种植业。

一个大好机会放在眼前,任麦山肯定先下手为强,承包了13800亩土地和1000多亩河边耕地。

为能彻底了解土地适合养殖什么,他还耗资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对土壤、气候都进行细致勘测。

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打造一个新型农业园区。

为能彻底利用好脚下的土地,任麦山站在田埂上,还设想了植物种植的场景。

河边的耕地里种无公害水稻,梯田种植一些柴胡、知母、木香等中草药。

山上的坡地则种植核桃、樱桃、梨树、山楂树。

山上养一些柴鸡,河里养一些鸭子。

想想就非常美好,一派田园小村庄的景象,让农民们跟着他都能过好日子。

2013年,他成立农业公司。

不过,任麦山没急着种植土地,先是从基建开始。

村子里还未通公路,都是土路,下雨就泥泞到走不动路。

为出行方便,任麦山斥巨资修了一条通车的公路。

随后,想着荒地里引水困难,又斥巨资修了十多个窖井来确保灌溉用水。

之后,又在荒山上进行拉电、通电等一系列前期工作。

折腾一段时间后,任麦山惊觉,实际花费的钱比原先计划的要多出几倍。

我实际投资额就已经接近2000万,早已超过了计划的1000万。

望着花出去的钱,任麦山心里直流血,但当时,他有十足的信心,一定能把农业搞起来。

春季种植时,自己单干肯定不行,于是他就请来村民来帮忙。

一来,自己的种植能快些;二来,也能帮村民提高收入,两全齐美。

我雇了许多村民帮忙,150人左右,人工费大概是每人每月1500元至1800元,远高于他们种地的收入。

经过一番折腾,任麦山的农业竟然真搞起来了。

药材、树木,长势喜人,果子也长得硕大,鸡鸭鹅等在荒山上喂养,个个都长得肥嘟嘟的。

(任麦山养的鸡鸭)

站在果树之间,任麦山乐得合不拢嘴,他保守预估一年最起码能挣300万。

任麦山是越想越乐,不仅自己即将富起来,村民们也会富起来。

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他成了“负翁”。

2016年,任麦山所在的村庄,遭遇百年不见的暴雨袭击。

暴雨连下数天,一夜之间,荒山上的植物都被连根拔倒,被雨水冲得四处跑。

整个道路损毁严重,梯田被大水冲得露出了地底的岩石,农作物全部夭折。

农田被彻底毁坏,钱财都打了水漂。

任麦山跑到荒山上,望着惨败的景象,止不住流泪,僵化在原地不动。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放弃这一片荒山,不再搞种植;抑或重新修整荒山,从头再来。

可他心中仍有执念,不舍得放弃眼下的土地,想让农民们富起来。

于是,他洗把脸,重整一下颓废的自己,打算追回昔日饭局上借给朋友的一千多万元钱。

可饭局上相识的酒肉朋友,哪有几个是真心待人的,大家都是玩表面客套。

联系朋友还钱,要么说没有,要么直接不接电话。

通过法律途径讨债,法院判我胜诉,但欠债人拿不出钱还我,我还得自己支付诉讼费。

借出钱容易,讨回钱难上天。

最终,任麦山没讨回来钱,只能自认倒霉。

为能重整荒山,想办法挣钱,任麦山在万般无奈之下,走上了借高利贷的路。

又把豪车、别墅统统卖掉,筹到200多万,再次砸到荒山种植上。

考虑到农业一时半会运转不起来,任麦山又再次回到建筑行业,重拾老本行。

可建筑工司都需要承包人垫资,无奈之下,任麦山又借款500万。

但事与愿违,建筑行业竞争很激烈,他的钱再次打了水漂。

外债已经将近一千万,欠银行的80多万剩余本金未还上,被告上法庭,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不能坐飞机、高铁,也不能使用车上的ETC,农业项目更无法享受政府扶持政策,追款电话,一天能有几十个。

以前好好的生活,被自己折腾得稀巴烂,活成被人人追着讨债的欠债人。

(任麦山)

任麦山可能从投资农业的那一天, 就预示着他的路走错了,像村里人说的“不该蹚这趟浑水”。

毕竟,投资农业生意的,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稍有不快,就会让投资人的钱都打了水漂。

任麦山也知道,农业投资最有风险,风险也最不容易被自己控制。

可如果时光能重来,他依然会坚定不移地走农业这条路。

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从小到大都梦想着带村民致富。

他是一个被情怀缠身的人,虽然他也不知道情怀能捱到什么时候。

为了情怀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这样,真是天不佑人啊!

每天不得不提醒自己要坚强,给自己加油,想尽各种办法走出困境。

现在,他已经47岁了,人生似乎再也折腾不起来了。

在屡次的折腾中,他也尝尽各种心酸苦辣,看透世态炎凉。

往后的生活中,他只想好好打理农园,等待一个丰收的季节, 早日还上巨额欠款。

对于任麦山起起落落的人生,你有什么感受呢?

最新资讯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