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校生到富士康印度区工程技术部副经理 王攀:从没停止过攀登 当前快讯

来源:楚天都市报   时间:2023-06-14 07:02:29

王攀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玉琴 通讯员 刘莉琳

6月12日上午,王攀仍忙着工作。到了约定采访时间,极目新闻记者一度打不通他的电话。“如果我有重要工作,手机就会切换成工作模式,任何电话都打不进来。”王攀解释。

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武汉铁院)毕业后,他从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富士康印度厂区工程技术部副经理。高度的专注力、极强的自律性、清晰的目标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王攀一直在攀登人生高峰。

初到富士康便崭露头角

因看中行业发展前景,王攀2005年报考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在班级新生大会上,王攀率先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当时院里的马书记找到我,夸我表达很有激情,但经验不足,建议我大一和大二必须参加演讲比赛。”王攀说,一开始他还不太乐意,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演讲经验。大一下学期,王攀竞聘成为学生会纪检部部长,负责管理晚自习纪律,又学到了不少管理经验。

“他很自律,学习积极,做学生会工作时认真负责。”该校副教授余海潮曾是王攀的任课老师,提起王攀印象深刻。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大三时,王攀所在的富士康订单班共106名学生,去往富士康山东烟台厂区实习。不久,厂区接到了设备搬迁和场地清理的任务。

王攀回忆,当时工人们被分成了三个小组,他所在的小组有30人。有的组长直接带着组员一起干,但他没有。“我把组里的30个人分成了3个小组,每个小组再选出一个小组长。然后我给三个小组长分配任务,完成过程中,我不断跟进每个组的进度。有落后的,我会及时想办法调整。”王攀说,因为这件事情,公司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开发新系统节约人工成本

在富士康实习时,王攀参与了电子产品车间产线和设备架设工务相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人们轮值白班与夜班,高强度让不少人想放弃。

余海潮带学生去富士康实习,看过王攀的实习日记。“不少同学都叫苦不迭,只有他写道‘我要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时隔十五年,这句话让余海潮记忆犹新。

“那时最长一个月没有休息,我就宽慰同学们这比干农活轻松,如果放弃就只能回家继续啃老。”王攀从小就在家里干农活,心中一直坚持要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让父母放心。实习三个月后,他破格成为所在产线工务组组长。

他一边工作,一边默默地打磨技能。当时富士康工厂使用人力搬运产线托盘,一个托盘重2公斤,每个工人每小时要搬运120个托盘,效率不高还很累。于是,王攀带着小组研究解决办法。“我们40天没日没夜不断复验操作,赶在扩线前研发出了一套托盘自动回收系统。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在富士康全面推广使用。”王攀说,当时同事说这个托盘轨道应该刻上他的名字。

余海潮打趣地说,王攀现在头发掉了不少,可能与他爱琢磨思考有关,“他每天都在想怎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正是这种痴迷和投入,王攀在富士康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和优秀员工等多个奖项,一路晋升,比同级别的公司高管年龄小了近十岁。

寻找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从第三代苹果手机开始,王攀参与了每一代的信息系统建设。就如他的人生一样,也在不断地迭代式成长。

2009年,王攀报考了山东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取得了第一个本科学位。2010年他调到河南郑州厂区,做到管理岗位,继续报考了郑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不断学习才能清晰知道自己的弱点或短板,找到一切可能的机会提升自己。”王攀说,自己一直对未涉足的领域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受父亲影响,我很喜欢看书,道德经、逍遥游等我看得比较多,只要发现了新知识,就会特别兴奋。”

2015年,王攀到富士康巴西厂区出差,帮助工厂处理成本运作管理工作,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为日后成为富士康印度区工程技术部副经理打下基础。

《三体》中有一句话: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这与王攀“半杯满半杯空”的说法不谋而合。“有人会说,还差半杯水就满了,也有人说还有半杯是空的,对待问题的认知不同,行动方式就会有所不同。”王攀要求自己要有“空杯心态”,要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人生不能停止攀登。王攀透露,目前他正在攻读工程管理专业的硕博学历,四五年内,希望成为富士康印度厂区经理。未来6到8年,他计划做到企业的处长级别。

最新资讯

业界